-
从七品芝麻官到卷席筒看豫剧诙谐叙事魅力
豫剧的舞台,是中原百姓生活的镜像。锣鼓声里藏悲欢,唱念做打间见乾坤。《七品芝麻官》里唐知县翘着八字胡审诰命,《卷席筒》中苍娃裹着草席逗嫂娘,这些看似荒诞的桥段,实则是民间智慧的浓缩——百姓用笑声解构权贵,以滑稽对抗苦难,在戏谑中传递着......
-
-
品豫剧春秋配赏梨园雅韵
初闻 “春秋配” 三字,脑海中便浮现出一幅古雅的画卷:春秋佳日,惠风和畅,俊逸公子与温婉佳人邂逅于繁花绿草之间,眉眼盈盈处,情愫暗生。这剧名,似带着几分诗意的朦胧,引人遐想那未闻其详的故事,是一见钟情的浪漫,还是历经波折的坚守...
-
-
抗战新戏豫剧现代戏汴桥风云郑州上演
由省文化厅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演出季收官之作——河南豫剧院三团创排的抗战主题豫剧现代戏《汴桥风云》,在经过21天酷暑中的艰难封闭排练和汲取了省内外戏剧专家修改意见微调之后,于9月17日晚在郑州隆重上......
-
魏俊英领衔主演豫剧三娘教子
河南省豫剧一团、国家一级演员——魏俊英领衔主演豫剧《三娘教子》今天2013年2月17日下午14:30在河南英协剧院上演,笔者和海哥一起观看了这场催人泪下的演出。《三娘教子》改编自明末清初戏曲家小说家李渔的《无声戏》中的一回。《三娘教子......
-
马金凤赞豫剧新版穆桂英挂帅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12月28日晚,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由河南豫剧院青年团排演,豫剧大师马金凤亲传、洛阳豫剧院副院长关美丽领衔主演的新版《穆桂英挂帅》在省人民会堂精彩亮相。90岁高龄的豫剧大师马金凤看完......
-
首次视听交响豫剧朝阳沟
“第一次听到交响合唱版豫剧《朝阳沟》,真是酣畅淋漓,意犹未尽!”12日上午,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推出的交响豫剧《朝阳沟》举行第一次视听会,既保留原作韵味,又凸显交响乐抒情大气的“国际范儿”,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烈称赞。加盟该作品的国家一级作......
-
陈连堂面甜瓜
陈连堂(1918—1979年)男,河南省新密市白寨镇光武陈村人。因其唱腔风格独特,无高音,行腔柔和耐人寻味,得艺名“面甜瓜”。他青年时擅演花旦,老年改唱老旦。驰名于荥阳、密县、新郑等地。1954年入荥阳县豫剧团任主演,并不断给剧团学员......
-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72 植根于黄土的豫剧得劲
记者在河南乡间长大,童年记忆里的豫剧:是麦浪滚滚中,叔父大爷猛地拔起腰杆直吼一嗓的豪迈;是万家灯火时,阖家老小团团围在电视机前守候《梨园春》开场的期待;是大小庙会上,台上台下男女老少你唱我和的畅快…… 和许多传统戏曲相比,豫剧算是个“......
-
豫西调的后期发展
辛亥以后,为反映高亢、昂奋的,郑、洛一带的“ 高台班”开始往省会(开封)靠拢,同时也就开始了两大区域唱派的交流。1924-1933年间,少数豫西调演员曾不断楔入“豫东”搭班,试行“火力侦察”,但效果均不理想。直到1935年周海水戏班二......
-
豫西调的历史渊源
豫西调,也称作西府调。早年多在豫西山区以及洛阳一带演出,百姓称之为“靠山吼”,读书人戏称为“山梆子”“粗梆子” 。艺人们相传,山梆子豫西调是由清乾隆年间朱仙镇蒋门的一支流传下来的。在清光绪年间之前,豫西调和祥符调在板路、唱腔上基本相同......
-
豫剧龙门大佛首演
11月22日,洛阳市第六届诚信日专场演出在洛阳市工人俱乐部大礼堂举行,河南金凤凰豫剧团排演的最新剧目《龙门大佛》在诚信日当天首次与观众见面本剧讲述了唐高宗上元年间,修建卢舍那大佛的石匠李君瓒直言皇家赋税徭役繁重,武则天微服私访,查得民......
-
豫剧霞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7月12日—14日,作为“英协有戏”系列公益演出的一部分,由省豫剧三团排演的大型现代豫剧《霞》在省人民会堂连演三场。省豫剧三团希望借此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争取把该剧打磨成精品。豫剧《霞》以辛亥为背景,以河南籍辛亥女志士霞的经......
-
豫剧陈派艺术精品回顾演出开演
昨日,由中华宋庆龄国际基金会、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主办,河南电台戏曲广播娱乐976、河南豫剧院青年团联合承办的“陈素真、吴碧波舞台艺术精品回顾演出”暨“豫剧陈派艺术传承基金”启动仪式在省儿童影剧院举行。陈派传人为戏迷们献上了《春秋配》《......